从育苗到收割全科技加持!海城6万亩水稻丰收,无公害大米遭疯抢
十月下旬的辽南平原,秋阳把海城温香镇的6万亩稻田染成金色。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微风掠过,稻浪如金色海洋般翻滚,空气里满是新米的清香。这不是传统印象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秋收——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轰鸣声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精准
十月下旬的辽南平原,秋阳把海城温香镇的6万亩稻田染成金色。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微风掠过,稻浪如金色海洋般翻滚,空气里满是新米的清香。这不是传统印象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秋收——收割机在田间穿梭,轰鸣声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精准
也不知村长跟种粮农民沟通得怎样了,两方面要齐头并进才行,不能这边领导同意了,那边又要花时间做农民的工作,耽误了时间,黄花菜都凉了,这怎么能行?想到这里,他不顾天热,骑上车就去找村长。
他口中的“华浙优21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企业联合培育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抗倒伏、适应广、结实率高等突出特点,是近年来汉中市重点推广的“明星”品种。
从玉米地被淹到花生、大豆受灾,传统秋粮在持续降雨中面临严峻考验。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10月16日消息指出,据省气象台监测,9月1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34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6倍,创下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之最。极端天气频发,正倒逼河南重新思考
10月28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禾元生物,股票代码:688765)以每股29.06元的发行价登陆科创板,当日开盘价即冲上88元,报收于91.10元,较发行价上涨213.49%,市值突破300亿元。
以前去北方朋友家,主食基本都是馒头、面条,现在动不动就端上一碗米饭,跟南方家庭似的。
10月28日,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城铁站区)近8000亩水稻秋收工作启动。“今年前洲种植的水稻主要品种为南粳46。通过测算,水稻亩产超过1300斤。”在黄石街村高标准农田,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工作人员与当地农户在进行实割实测工作。
在龙江县龙江镇鲜光村村民李长江的家里,刚收获的水稻铺满了整个院子,金灿灿的稻粒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为了促进稻谷脱水晒干,确保稻粒能充分接触阳光,他手持木锹来回翻动着稻谷。
连日来,在石首市东升镇春风港村、高陵镇黄陵公村等地,石首市农机服务“双线”作战,在保障油菜高效播种的同时,全力推进水稻收割归仓,处处展现出一派繁忙的现代农机作业图景。
“我们这里的水稻有春播和夏播的两种,由于今年春夏时日照比较好,也没有啥病虫害,籽粒普遍饱满,产量非常不错,亩产最多的能接近2000斤。”龙湖农场技术员张吉森展示着一把刚收割的稻谷,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10月22日秋意正浓,期盼已久的阳光铺洒在东洞庭湖畔的湖南岳阳屈原管理区16万亩良田上,稻浪翻金、清香扑鼻,一场备受关注的晚稻实收测产活动正在5个单产提升示范片同步进行,面积测量、水分测定、烘干、二次称重……来自湖南省农科院的测产团队一丝不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金秋十月,稻花飘香。微风拂过,阜南县郜台乡马家湖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随风舞动,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稻香。数台大型收割机在无垠的稻田里来回作业,一串串饱满的稻穗瞬间变成一粒粒金黄的稻谷,一根烟的功夫稻谷“哗啦啦”的装满了庄台人家的车厢里。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在科技赋能下,今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水稻喜获丰收,农户庭院里稻米铺就“黄金毯”,丰收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乡间田野一派丰收好景象。
“风吹麦浪,稻花儿香……”10月23日下午,武汉市长江新区多倍体水稻基地的田埂上,歌声伴着镰刀割稻的“唰唰”声格外热闹。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十余名本硕学子俯身稻浪间,一场与“自家稻米”的丰收之约——实验水稻收割主题劳动实践课,正火热在田间地头“开讲”。
文化周期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举办“勤浓味道”美食文化节暨“农职一粒种 点燃京郊梦”水稻创意作品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校友联谊会理事会成员与师生共同参与这场融合食育文化与农耕实践的育人盛宴。
天气晴好,水稻开始大面积抢收,截至10月25日,全区67万亩水稻收获进度近一成,今年水稻整体长势好于去年,有望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目前,秋收秋种正紧张而有序展开,油菜播栽完成八成。
秋风起,稻飘香,喜悦荡心头。金秋十月,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沙圪堵村水稻再迎丰收,亩产创全市历史新高,农户收入将显著提升,丰收不仅写在田野上,更写进了农户的心窝里。
日前,肇庆市怀集县举行2025年农业招商暨创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启动仪式。通过搭建高水平招商推介平台,展示优越的制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引进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种业企业和产业链关联项目,推动怀集种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地处安康市平利县南部的广佛镇,群山环绕,自然风光优美,是天然的“氧吧”。作为县域富硒粮油大镇,近年来,该镇围绕“土地增效、粮食增产、村民增收”发展思路,通过“水稻+”生态循环模式,绘就了一幅产业旺,生态美的农业画卷。
乡亲们,种了大半辈子地,您是否也常常感叹:“为啥用了化肥农药,土地还是硬得像砖头,种出的米不够香?”别急,今天就来聊聊一个新鲜事儿——苏州有位老王,靠给土地“喂”益生菌,让160亩水稻喝上“土壤酸奶”,结果大米还没收割就被订出3万斤!这招可真是从根子上改变了耕